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陈桥兵变”中,总编剧赵普做了友情客串。当时,士兵们被白天的灵异事件(天有二日)点燃了激情,叫嚣着要拥立赵匡胤为新天子,都押衙李处耘将此事汇报给赵光义和赵普。

赵普和赵光义随即找来王彦升、马仁瑀(国服射手)、李汉超等禁军将领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拥立赵匡胤为帝。

随后,赵普和赵光义才作为将士代表,闯入赵匡胤的营帐,告之兵变,将剧情循序推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二,陈桥主演

1,“左右手”赵普

赵普祖籍幽州,后唐时期,幽州连年用兵,赵普的父亲赵回为躲避战乱而举族南迁,先搬家到镇州,之后又一口气搬到洛阳。赵普思维敏捷,沉默寡言,颇有城府。

郭威建国称帝后,亲信将领——长安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相中了赵普,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幕僚。然而第二年,刘词就因病去世了。刘词临死前,向朝廷推荐了赵普,说此人大有可用。

柴荣亲征淮南,赵匡胤取得“清流关——滁州”战役的胜利,宰相范质表奏赵普为赵匡胤的随从(军事判官)。之前在讲述赵匡胤攻克滁州的时候,曾经提过赵普,因为有野史记载赵匡胤“三顾茅庐”邀请“赵学究”出山。

通过郑起的这两三事,我们可以推测出郑起在宰相范质心目中的形象也许真的不太正面。史书也评价说郑起这人清高孤傲,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经常诋毁别人,所以当他向范质打赵匡胤的小报告时,范质并未往心里去,认为他就是满口喷粪的喷子而已。

当张廷范的密奏送到京师,赵匡胤想起了当年被别车的旧仇,于是将郑起贬为西河县令(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后来又被赵匡胤发到边关,为了逃避远行,郑起用烙铁烫伤脚,以此逃避,却不料伤口感染,然后去世。

4.2杨徽之

杨徽之祖籍建州,祖上世代习武从军,从他父亲开始弃武从文,他父亲的仕途止于浦城县令。杨徽之自幼聪慧,学习刻苦,与当时淮南大才子江文蔚是好基友,名声不分伯仲。后因不愿在南唐为官,于是偷渡到中原。

给王朴、窦仪投稿,深得赏识。世宗朝参加科举,名列前茅,中进士甲科,同科进士共有16名,柴荣命近臣对他们进行复试,结果只有杨徽之在内的4人合格。宰相范质非常器重他,窦俨也主动要求让他做自己的助手。

在此之前,二人应该就认识了,只不过没有深交,一个是禁军将领,一个是编外小吏,不在同一部门,也未曾深度合作。

然而在攻克滁州之后,赵普就被范质安排成赵匡胤的幕僚。而这位赵普后来被赵匡胤誉为自己的左右手,对他言听计从,赵普是“陈桥兵变”的幕后编剧,不知道宰相范质对此会作何感想。

赵普到了滁州后,与赵匡胤的感情迅速升温。因为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正巧生了一场大病,在滁州调养,这期间,赵普像伺候亲爹一样伺候赵弘殷(朝夕奉药饵),把赵弘殷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既然俩人都姓赵,赵弘殷就以此拉关系,“待以宗分”。

从此,赵普就与赵匡胤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赵匡胤与之攀谈,更是惊讶,惊呼这是个人才,于是待之颇厚,把他当做自己的萧何张良诸葛亮。

杨徽之告诉柴荣,说赵匡胤富有人望,不宜掌握禁军。

对于柴荣来说,杨徽之不过是一个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屁事不懂,以为考了个高分就能离间君臣了?你算老几?你知道朕跟老赵的感情多铁吗?你知道老赵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前辈吗?你知道朝廷这潭水有多深吗?没大没小、没轻没重!

柴荣同样没有放在心上。赵匡胤则是浑身冷汗,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

赵匡胤称帝后,对杨徽之耿耿不忘,于是找了个借口,就要杀了他。赵光义劝谏,说此人是周室的忠臣,不要加害他。赵匡胤这才按下杀心,仅仅将其贬官外放,贬做一个小县令。

郑起、杨徽之,都是在朝中没有根基的新晋文官,他们都能瞧出赵匡胤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政治的小动作,也猜出了赵匡胤心思。同样说明“陈桥兵变”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阴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