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活色生香 > 第十二章 狂热,中国飓风

第十二章 狂热,中国飓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完了孔儒的汇报,接下去就是宁倩华这个华星大总管给他聊起这期间华星常规运作过程中那些主要人物,那些能为公司赚钱地大将们的动向了。

“剩下的话还用我说吗,先生?”易青笑道:“在美国,妇女一般都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而美国电影的票房消费主体,从来都是家庭观赏为主。如果一个家庭里的妻子和母亲认为这部电影好看,那么……”

“毫无疑问,先生。”李恩华立刻接过话茬,对正在苦思判断的派拉蒙代表道:“《花木兰》这部电影将会在下一周取得更惊人的成绩,在全美!我想今年全年都很难出现一部比《花木兰》更卖座的电影了,如果你们不调整放映时段,要不了一天两天,其他院线旗下的电影院都会把《花木兰》调整到最好的时段去,到时候真正亏损少赚了的,是你们派拉蒙而不是易青先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赚得最多的‘第一个’,首先主动的进行调整呢?”

派拉蒙的代表立刻抬起了头,一副豁然开朗的深情,兴奋的“乌呼”得叫了两声一一美国人就是不懂得含蓄和收敛,如此的实在和直接,易青看着李恩华苦笑了一下。

这个代表自己给自己庆祝完了,兴奋的对易青和李恩华说道:“失陪了,两位先生,我想我该去忙了!”《花木兰》在美国的上映终于上了轨道,对于易青来说,剩下的除了等着数钱之外,可以做的事情并不多。实在有些边角的事情要处理,留给孙茹就可以了。

杨娴儿心里想着小念青,带着一批有家有业的急着回香港的同事飞回去去了,临走还用dv录了一段易青的视频带回去给念青,省得等易青回到香港的时候,小家伙都不认识他老子了。

但是从第四天第五天开始,尤其是第一周的周末,《花木兰》的电影票发售和订售呈现了一种近乎狂的状态。来买票的许多是带着孩子的母亲或者是带着丈夫的妻子;当然,二十几岁到十几岁的男女青少年也是络绎不绝。

这周易青委托派拉蒙和21世纪福克斯的调查员对在l的几家影院观看《花木兰》的观众做了各种调查。其中一份成分调查显示,来看《花木兰》的有一半是是对东方文化表示好奇的青年人;三分之一是美国的职业女性;剩下的则是怀着形形色色初衷来的人,他们中大部分是陪家里某位女性来看电影的。

《花木兰》在全美放映的第一周,前四天收入票房七百多万,周末三天票房竟然狂收三千一百多万!

第一周票房三千八百万的成绩,在美国历年的热门影片中也算排得到中上这个档次了。

……

何风和李佩佩可没有那么恋家。骨子里那种艺术家的浪漫和不羁让他们选择在美国好好玩玩,等到时间了再和易青一起回国。他们夫妻两个都是从古典音乐、传统雅乐而步入艺术殿堂的,对乡村音乐和摇滚这类美国民间音乐样式比较陌生,求知欲选强的何风当然不会放过这次体验的机会。

李杜在《花木兰》全美上映的第二天就到了美国。虽然他自己的理想是做个艺术家,但是身为电子大王的独生子,完全不理家族生意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李杜身上已经有一个金融和工商管的b学位了,李恩华也在趁自己还在壮年逐步的教导这个李氏王国未来的继承人,使他向着一个成功的商业大亨的方向迈进。

这之后的一周,把心放进了肚子里的易青每天都关在酒店里,利用卫星可视电话和香港联系,把积压了多时的非他不可地一些事情做些交代。

就在《花木兰》进军北美的同时。香港那一大家子人也没有闲着。

孔儒的效率实在是没话说。华星内部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整个公司人员扩张了50%+,一切都变得制度化、章程化了。易青不在香港,孔儒全公司最大,现在下面的人看见这个铁面神都象老鼠见了猫似的。易青最关心的就是这个,花了一天多时间听孔儒的汇报,并且认真的给他提了一些意见。

“看着吧!还会增加!”在李氏的总裁大办公室里,易青信心十足的对派拉蒙的宣传商务代表和李恩华说道。

“你凭什么这么认为?一部外国电影,第一周三千八百多万,这已经够疯狂了。要知道,美国电影大多数都是一周比一周票房低的。”这个派拉蒙的代表刚开始被派来配合易青做各种宣传的时候,嘴脸比詹姆斯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似乎认为强者藐视弱者是理所应当的,而中国人则天生注定是弱者。

“相信我,伙计。”易青耐着性子解释道:“你没注意看各州各院线发回来的个别统计。发现了吗?加州地方的票房收益最高!周末票房甚至达到其他三个州乃至四个州的票房总和还多;而且加州单个州的观众成分,妇女的比例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几,甚至超过了青少年观众!”

“这能说明什么呢?”派拉蒙的代表坚持的问道:“如果你能说服我,我想我们公司会考虑把《花木兰》的映期调整到每天的夜场黄金时段。”

“你们当然应该这么做,但是这可不仅仅是为了我们,先生!”易青毫不领情的道:“道理非常简单,之所以加州的票房高,除了困为这里是影城之外,更重要的是最近最火暴的政治新闻人物克里斯蒂娜·罗西夫人那天的那一席讲话刺激了大量女权团体和许多美国家庭妇女的好奇心。新闻的社会传播有一定的滞后性,克里斯蒂娜的话现在当然是只在加州本地广泛流传,外地听说的恐怕也是少数。但是要不了十天半个月,这些话和她提及《花木兰》的逸事就会随着美国的媒体报导传遍全美。到时候,全美国的妇女都会关注这个电影,那时候的观众成分,妇女就会超过青年观众群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