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二百六十九章 赵高:弹棉花,弹棉花

第二百六十九章 赵高:弹棉花,弹棉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别的,就是造价低,寻常老百姓自己也用得起。而且他现阶段也不想大规模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个阶段,还不是发展这个的时候。

在这个时代,农经济的模式,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模式。

其他的,哪怕再先进,对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讲,都是毒药。

所以,考虑清楚之后,他不再犹豫,直接按照在博物馆见到的老物件,画出了大致的图纸,想了想,又画出了悬弓的示意图,然后直接让人拿去找府上的木匠们赶制。

那玩意儿只适合规模化生产,老百姓根本打造不起,除了官府的作坊之外,能打造得起的,只有那些地方上的豪门贵族。

就算是有寻常百姓肯花大代价打造,也没什么卵用,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么多的原材料可用!

打造了干啥?

放家里供着吗?

但最糟糕的,也让他最懊恼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因为水力纺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官府和富户们纺织的效果,直接导致民间纺织出来的布帛价格下跌!

赵郢:……

回到书房,赵郢拉过纸笔,心中开始琢磨,自己到底应该拿出哪一套脱棉籽的技术。其实,在后世历史上,大概宋朝前后,就出现了一种非常简易的脱棉籽的手段。

叫赶搓法。

工具简单而粗暴,就一根铁杖和一块托板,操作时,将籽棉放在托板上,用铁杖来回搓滚。由于棉纤维与铁杖的摩擦力较大,纤维会贴着铁杖一起滚动,而棉籽与铁杖摩擦力很,最终纤维被铁杖带走,只留下棉籽,从而起到去籽的效果。

好处是,简单易学,而且工具简单,哪怕是寻常百姓,自己在家里也能干,坏处也很跟简易的工具一样,就是效率低。

老百姓不仅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这也幸亏是秦朝推行的是限制商业的政策,否则,对农经济模式之下的百姓来讲,冲击力更大。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赵郢如今再推出新农具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想一想,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拿出来,对老百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而不是像先前那样单纯地只考虑生产效率了。

沉吟良久,赵郢还是决定先推出前面两种。

赶搓法和摇杆。

到了蒙元时期,黄道婆又在赶搓法的基础上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摇杆。摇改主体部分是两根粗细不同的转辊,它们分别与摇杆连接。操作时,两人分别转动两个摇杆,另一人在两辊间喂入籽棉。下辊较粗,转速较慢,相当于原来的托板,上辊较细,转速较快,相当于原来的铁杖。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明朝时期出现的四足搅车,一人即可独立操作,效率更高。

但工具也相对复杂,在这个时代,造价不低,寻常百姓,打造不易。

身为皇长孙,他思考问题,已经不能单纯地考虑效率高不高的问题,还得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就像他先前推出的水力纺车,效率是真的高,远超时代。

但从后来反馈回来的效果看,却让他有些后悔。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